时间:2022-11-30 01:02:32 | 浏览:748
瑞士放弃中立要制裁中国,银行业反遭重创,中方说的话别不信。一场俄乌冲突成了国际局势发展的照妖镜,冲突之下,不少国家都露出了他们的真实嘴脸,美国不加克制的打压俄罗斯、和欧洲国家的韭菜,波罗的海三国趁机报复俄方,就连瑞士这个中立国也卷入其中。
冲突爆发后,身为中立国的瑞士的各种做法都令人无法理解,他不仅在地缘和人权政治议题上屡屡大放厥词,还放弃了自己的中立立场,跟欧盟、美国共同制裁俄罗斯,甚至冻结了俄罗斯企业及个人在瑞士的资产。
此时的瑞士似乎忘了没有中立我的身份就没有他们的今天。
瑞士的中立国身份
二战时期,瑞士凭借着对犹太人资产的严格保护坐实了自己中立国的身份,让全球对瑞士银行颇为认可和信赖,保密性和安全性极高成了大家对瑞士银行的深刻印象,在这之后不断有国际资本前往瑞士银行投资与存放。
除了中立国的身份,严格的法律保护也让瑞士成为一些企业以及投资者的避风港,在几年时间内,瑞士凭此赚得盆满钵满。
可就是这样一个靠着中立国的金字招牌赚取了大量财富的国家,现在却在俄乌冲突中露出了自己的真实嘴脸。
俄乌冲突发生后瑞士的表现和中立已经完全无关,尤其是他们追随美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、冻结俄罗斯在瑞士的资产更让其他各国对瑞士银行失去信心。
瑞士越来越不得人信任
现在他们不仅仅是在俄乌问题上有了倾向性立场,在人权问题上瑞士的做法也有为中立国的身份。
今年3月份,欧盟与西方多国曾凭借着“涉疆人权问题”为由对中方个人和企业进行制裁,当时瑞士也曾参与其中。今年7月份,瑞士经济官员也大放厥词,声称如果大陆要武力收台,瑞士对大陆的制裁强度只会比对俄罗斯的更为激烈。
如果说冻结俄罗斯在瑞士的资产还能努力找出辩解之词,那么现在瑞士接二连三的举动就坐实了他们放弃中立国身份的现实。在瑞士做出了这种错误的选择后,其反噬效果也逐步凸显,自今年下半年以来,瑞士赖以生存的银行业便不断遭受打击,而瑞士央行公布前9个月的数据显示瑞士银行的亏损额创下了新高纪录,已经达到了1426亿美元,当国内支柱性产业面对这样的重创打击时,整个瑞士的经济发展也会陷入困境,但这终究是他们自作自受。
此时瑞士经历的这些让人不禁想到我国驻瑞士大使说过的话:瑞士如果在乎两国关系,就应该避免跟随欧盟脚步对中方执行制裁。
部分信息来源:成都电视台
沃伦·巴菲特的伯克希尔·哈撒韦公司8月15日发布了季度投资组合更新,披露了其截至6月30日的美国股票持有量。仅在过去六周内,该头寸的价值就从1220亿美元跃升至1550亿美元,苹果股价在此期间反弹了27%。
A股规模最大银行ETF(512800)翻红,现涨048%,截至10:57,成交额达157亿元。上交所数据显示,银行ETF(512800)最新融资余额达1174亿元,持续维持上市以来高位。截至8月16日,已有张家港行、常熟银行、江阴银行、南京银行4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2022年半年报。
从规模上看,大部分基金都是规模比较小。易方达供给改革,2季度基金规模增长30%左右。易方达环保主题混合,这只基金一看就是新能源主题,可以看到很多新能源基金今年3月有较大调整,而近两个月反弹了一波,尤其是光伏、新能源车等板块,反弹幅度很大。
行业事件1、8月11日,根据中汽协数据,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2倍,汽车产销量创历年同期最高值,预计8月汽车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,特别是随着9月汽车市场传统黄金消费季的到来,乘用车产销将会呈现快速增长。
8月18日,平安银行披露2022年半年报,上半年资产总额51,08776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38%。实现净利润22088亿元,同比增长256%。2022年上半年,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1402亿元,同比增长44%,零售业务净利润11065亿元。
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2022年二季度俄乌战争、能源短缺、疫情、联储加息缩表等不利因素对全球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,受此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剧烈波动,四月份市场延续了一季度的大幅调整,随后市场大幅反弹。
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2022年二季度俄乌战争、能源短缺、疫情、联储加息缩表等不利因素对全球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,受此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剧烈波动,四月份市场延续了一季度的大幅调整,随后市场大幅反弹。
毕马威同时对下半年中国经济“三驾马车”的走势做出了判断。毕马威在报告中指出,两方面因素是支撑上半年基建投资持续上升的关键,一是在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和宏观政策应出尽出的政策主基调下,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力度明显靠前,财政支撑基建的取向明显,二是当前专项债项目的储备相对充分,已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共支撑超过238万个项目。
而且理财经理推销理财产品也并不一定就是坏事,因为如果能推销一些比较好的产品,还是对投资者有利的。另外,在银行买理财,银行还会先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,这可以让投资者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理财风险承受力,方便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。
随着银行理财产品进入运作报告披露期,财联社记者梳理后发现,与去年末相比,今年上半年部分理财产品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重出现下降,且个股轮动频率也较以往有所加大。部分理财产品微调权益资产比重具体来看,以某股份行理财公司发行的一款权益类产品为例,截至今年半年末,该产品穿透后的权益类资产占比为2810%,而在今年一季末、去年末分别为3523%、3313%,年内累计降幅为713个百分点。